星島日報(2011年4月12日) |
我與兩個女兒一起成長的地方 : 協恩中、小學
「協力藉恩、信主愛群」──協恩校訓顯示創校理念,既完全又聖潔。感謝天父為我們三母女預備了一個能夠一起成長的地方。從長女入讀協恩小學開始,我們就進入這個大家庭。在這十三年的協恩歲月裏,看着孩子在知識上與日俱增、屬靈生命的不斷更新、待人處事的日漸成熟,作為母親的確有不能言喻的欣慰。 因為女兒的緣故,我得以家長的身分參與學校的許多義務事工。除了一般針對家長或學生的相關活動外,我也有機會以自身的專業知識參與校舍建設的籌劃工作。經多年與學校的合作及在校內的觀察,我察覺到學校每次都能以坦誠及開放的態度與家長和學生溝通。 各方意見,無論是來自學生或家長,學校都能靜心聆聽及加以考慮。學校堅守校訓的訓諭,並以學生的利益為依歸,每項決策都經過深思熟慮。誠然,世上沒有一頂決策可以十全十美,令每一個人百分百得益。凡事權衡輕重、持守信念,按着《聖經》的真理而行,相信最終的決定都會是蒙上帝的祝福。 作為一所基督教學校,學校定必會按着《聖經》的教導作為辦學的宗旨。記否在路加福音第四章十八節,耶穌曾在拿撤勒的會堂裏唸出一段以賽亞書。我們又豈能漠視這一訓誨,不向校內有需要的同學伸出援手。有能力且有份參與,把上帝的愛傳遞給祂選上的孩子,畢竟是一份榮幸!
冠以罪名令人感慨 最近,協恩中學就擬轉直資辦學一事,在一月份展開諮詢;其後,聞悉協恩中學被一小撮協恩小學家長冠以「協恩轉直資=劫富濟貧」的罪名,此事令人感慨不已,亦教我聯想起昔日在會堂內的人對耶穌怒氣填胸的景況。平心而論,家長本應對心儀學校的辦學理念有所認同,才會放心把孩子交託給學校管教。況且,家長為孩子選校時有很大的自主權,校方從來沒有強逼或承諾協恩小學學生原校直升。協恩中學決定轉直資,全因現行政策的改變,以至政府提供的資源將於二零一二年銳減,學校意識到政府提供的資助將不足以維持現行的教學質素,更別說提供其他更能追趕上社會需要的課程。不變則教育質素勢必下降,變則一定要變得更好。 學校申請直資辦學這個轉變,決定過程是經過多方的討論及商議,並一致認定基督的光要繼續在協恩燃點,不能將成績理想但家境清貧的學生拒諸門外。學校期盼入讀的學生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,並在校園內有更全面的教育和學習。為顧及不同家庭的需要,學校還特地設計了不同程度的學費減免方案;而為減輕中產階層支付房貸、供養孩子及同住父母的財務壓力,更大量放寬申請助學金的門檻。 為照顧申請助學金者的自尊及相關人士的心理需要,校方承諾整個申請以至發放助學金的程序,將嚴守保密原則。除卻正、副校長及發放支票的一名行政人員之外,其他人士均不會知悉申請助學金者為誰。
背景不同 無礙融洽 這些年來學生在學術與運動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。作為一所女子學校能有如此佳績,實屬難能可貴。除了加倍的努力和上帝的守護,背後的動力還來自一股獨有的精神:學校對學生的信任和支持、老師無私的付出、同學們不分彼此互相勉勵;雖則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,也毫無階層的劃分。 貧窮的不自卑,富裕的不驕縱。若不是置身在這個大家庭裏,真是很難體會此種協恩精神。女兒曾對我說:「學校有如一個社會的縮影,能在當中學習與不同階層背景的人融洽相處,對我將來的工作與處世一定有很大的幫助。」「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。」(羅馬書:第八章廿八節)。希望每一名協恩女兒都能在協恩這個大家庭裏茁壯成長,成為滿有愛心和信心的人!
梁淑芬 協恩中、小學家長
|